新闻中心
不提倡公众长期佩戴口罩?中疾控回应:分情形场景不同
点击数:
12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近日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数据显示,12月22日,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较上周同期下降8.2%,较高峰期下降30.02%。 当前流感活动处于高位,以流感病毒为主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我国12月11日到17日的监测结果,近期我国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开始呈下降趋势,全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量,以及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的构成比有所下降。 彭质斌表示,总体来看,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呈现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其中,流感活动现在处于高位,但是开始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其他病原体呈现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专家研判认为,在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还是继续下降的趋势,病原体也是以流感病毒为主。”彭质斌说。 这些情况可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在患呼吸道疾病后,什么情况下可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刘韬介绍: 一是以发热、咽痛、咳嗽、流涕、鼻塞为首发症状,且病程在1周以内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来社区就诊,这一类患者大都是急性的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多发病。 二是反复咳嗽、喘息或反复流涕鼻塞,病程超过2周甚至4周,但无明显发热的患者,可以考虑首选来社区就诊。这一类患者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阻肺等,都可以先来社区作初步诊断,大多都能在社区进行治疗,或者经过社区家庭医生的判断后可更精确地转诊到专科,避免居民在综合医院各个科室间反复奔波。 近期已出台公众佩戴口罩的指引 临近年底,人口流动增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彭质斌回应称,建议在做好传染病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防护: 其一是乘坐地铁、公交、飞机、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要科学佩戴口罩,并及时洗手或者做好手消毒,做好旅途中的个人防护;其二,针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孕妇儿童、严重慢性基础病患者,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公共场合,如果必须要去,建议佩戴口罩;其三,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或者出现相关症状者建议暂缓出行,尽量避免感染其他人;其四,对于大型聚集活动举办的单位或主办方要落实通风、环境消杀、健康提示等责任,并且要关注和遵守当地的呼吸道疾病防控的信息和要求。 近期有专家说不提倡公众长期佩戴口罩,这引起关注。对此,彭质斌回应,近期已经出台了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的指引,指引中也聚焦了公众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常见情形和场景,而且区分了疫情高发和常态化这些不同的时期,针对重点机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等分别提出了应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口罩以及建议不佩戴口罩等相应的分类建议,更加科学精准地指导了公众佩戴口罩,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应佩戴口罩的情形或场景,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指引中包括:1.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距离小于1米,下同)时。2.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3.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4.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5.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建议不佩戴口罩的常见情形或场景,主要有:进行体育锻炼时;处于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3岁及以下婴幼儿。 寒潮期间如何防护? 及时增减衣服 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寒潮期间,社区健康服务方面有哪些防护的建议?发布会上,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刘韬表示,在寒潮期间,在社区健康防护方面,作为家庭医生想给大家提这样几点建议。 第一,防感冒,特别是在室内外温差变化特别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增减我们的衣服,外出的时候要戴好帽子和围巾,运动出汗时要及时擦拭,避免忽冷忽热对机体的影响。还有大风天气,我们出门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避免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 第二,洗澡时水温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这样既可以避免皮肤干燥和瘙痒,也可以避免过度消耗体力甚至增加心脏的负担。还要注意对老人和儿童采用热水袋或者暖宝宝进行保暖的时候,一定要防止低温烫伤。 第三,饮食不能太咸,要减少食盐、含钠调味品的摄入,减少熏腌以及深加工的肉类制品,可以适当补充高热卡食物,同时选择一些像牛羊肉这些暖性的肉类。当然,水果和蔬菜也是要补充的,要注意营养的均衡。 最后,在寒潮期间,老人和孩子一定要注意活动方面保持慢和稳,要防止摔跤,特别是雨雪天气,道路湿滑,出门活动要尽量减少。外出时避开积水和结冰的路面,不要穿容易滑倒的塑料底鞋,家里的浴室和厨房也是非常容易滑倒的地方,可以提前铺好防滑垫。 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保证作息饮食规律 尽量早晚不外出锻炼 北京市通州区次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解艳涛表示,冬季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同时冬天也是甲流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急性感染会引发心衰等严重情况。因此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 一是生活规律。老年人要保证规律的作息,规律饮食。 二是注意保暖。增加衣物的同时也要注意生活起居环境温暖。户外活动和开窗通风时间不宜太久。避免冷水、冷食,避免受凉感冒。 三是科学锻炼。尽量不在冬季的早晚外出锻炼。 四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做好血压、血糖等监测,规律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减少剂量。如果出现胸闷、胸痛、肢体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儿童非常容易发热 先居家物理降温 选择口服药物治疗 刘韬介绍,寒潮来临时儿童非常容易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也常常是首发症状。 一是当孩子发热时,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可口服儿童退热药。发热的儿童,如无明显咳嗽或呕吐等伴随症状,可以在家中对症处理2—3天,不用立即就医。 二是用药方式,可以选择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口服治疗可以减少去医院来回奔波、等待就医就诊和输液的辛苦,让孩子在家中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照顾,也避免因输液治疗在医院滞留时间过久而引发交叉感染,所以在用药方式上也不用刻意为孩子选择输液给药,要结合患儿的病情病程来判断。 三是在膳食上,要适度补充蛋白质营养,如瘦肉、蛋、奶等,但也要避免过度油腻;对发热的孩子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尿量来判断水分补充是否足够,尽量让发热孩子的尿量接近健康时的状态。 整合:史明磊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南方+记者 段江含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公司地址:技术支持: